全球新視野

冰島到底有多奇葩?全國人口不超過40萬,為爭鱈魚和英國開戰_冰島情況

admin

冰島情況

文|糖葫蘆

編輯|t

2013年,一家來自北歐的互聯網企業開發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產品,他們在自己的網站上將全國人的家譜信息進行了整理和公開。

這種事情如果發生在別的國家,或許會被人們當作一個笑話來看待。但在這個北歐小國里,像這樣的信息網站卻是“剛需”。

因為這個小國的人口至今也沒有超過40萬,年輕人談個戀愛,弄不好就會碰上自己的某個遠房親戚。

這個位于北歐的小國就是冰島,它是一個在世界新聞中存在感幾乎為零的國家。但冰島在近代以來所做出的種種操作,卻足以刷新人們的認知。

作為一個靠近北極圈的小國,冰島不僅反復游走于美國和蘇聯之間,甚至還靠著機緣巧合戰勝了曾經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國”。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冰島既沒有強大的綜合國力,又沒有明顯的經濟優勢,在一段時間內,他們甚至連軍隊都沒有。

這樣的一個小國到底為什么會成為大國爭霸中的“香餑餑”呢?冰島人身上都有什么神奇的操作?冰島人在當代的國際政治當中又充當著怎樣的角色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慢慢地道來。

名不副實的“冰雪之島”

說起來,冰島的這個名字頗有一些“黑色幽默”的感覺。

在第一批長期定居在冰島的人類登陸之后,很快就發現了島上茂密的原始叢林和肥沃的土地。而從前這些東西都被深深地掩蓋在冰雪之下。

以至于有人用一種非常調侃的語氣說道:“冰島土地肥沃,而格陵蘭島(綠島)卻常年被冰雪所覆蓋,前者是為了避免競爭,后者是為了騙人下水?!?/strong>

最早發現冰島的是一批挪威海盜,這些人在冬季登陸了這個靠近北極圈的小島。他們很快就將這里當成了自己的基地。

因此,在冰島的歷史上,他們曾經長期處在挪威的管轄范圍之內。而冰島的民眾也并沒有覺得這件事情有什么不妥之處。

當時的冰島本來就人煙稀少,動不動還會遭遇傳染病和火山爆發這樣的災難。當歐洲各國都在為了民族主義爭端大打出手的時候,到冰島境內卻出奇地安靜。

后來,丹麥宣布將冰島納入自己的統治范圍之中。冰島人也非常自然地接受了丹麥國王的統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冰島的宗主國丹麥很快被納粹德國占領。為了切斷納粹德國的海軍進入大西洋的通道,英國人直接搶先一步占領了冰島。

本來冰島人對于歐洲大陸上的事物就不感興趣,這下他們算是被強行帶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

但是英國的實力畢竟已經大不如前了。因此,在美國參戰之后,冰島又順理成章地迎來了一批美國駐軍。

此時還在渾渾噩噩討生活的冰島人根本沒有意識到,美國人的駐軍會給他們的社會帶來怎樣的變化。

在美國駐軍抵達冰島之后,美軍迅速在冰島境內修起了許多基礎設施。在此之前冰島還是靠著種田維持現狀的農業社會,但在美軍到來之后,冰島直接一個“大跨步”進入了工業社會。

當然,美國人的入侵給冰島帶來的不僅僅只有發展。美軍來到當地之后,也著實給政府的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少的難度。

眾所周知,美軍是世界上經濟最差的部隊之一。只要美國人的駐軍開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就會遭殃受罪。這條規律即便放在今天也不過時。

所以,在這些美國大兵為冰島開展大規模建設活動的時候,他們還在冰島留下了一大批身世不明的孩子。

最后,冰島政府為了方便管理工作,同時也為了將這些孩子與本地的孩子加以區分,就統一將這些孩子稱為“漢森”。這個名字在冰島語里意為“他的”。

不過,即便是有了這些名叫漢森的小孩,冰島的人口還是少得可憐。直到今天,在這個總面積超過十萬平方千米的國家里,人口總數居然還不到40萬。這在中國人看來是絕對不可想象的。

1944年,冰島人在美國的支持下正式宣布脫離丹麥的控制,成立了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國家。這場不溫不火的政治運動,也就成為了冰島的“獨立運動”。

然而,令人尷尬的是,由于冰島人根本不明白什么是民主政治。美國人直接安排一些前政府的官員就地組成了冰島的“新政府”。

所以,如果當今天的人們翻開冰島的史書我們就會驚訝地發現,冰島這個國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根本沒有“國父”的。其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地位,也不是通過戰爭來獲得的。

(德國軍隊)

我們不難看出,在冰島獨立和發展的過程當中,美國人從始至終都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甚至很多冰島的國內問題都是美國人幫著他們一起解決的。

可是,美國的政客是一群“無利不起早”的家伙。他們這些人又為什么對幫助冰島感到如此熱衷呢?

小國“綁架”大國

美國人之所以看重冰島,并不是因為這里的人與他們一樣都是白種人,只是因為冰島所處的位置對于冷戰當中的美國和整個西方陣營而言,實在是太重要了。

冰島雖然位于北極圈的附近,但它卻處在蘇聯艦隊進入大西洋的必經之路上。所以,美國人要想在海上與蘇聯的海軍一較高低,就必須要把冰島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從冰島獨立的時候開始,美國人就在積極拉攏冰島政府的高官,希望他們能夠同意讓冰島加入自己的軍事陣營中來。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美國人甚至不惜答應了冰島方面提出的近乎“苛刻”的要求。這些要求甚至都足以令今天的日韓等國感到瞠目結舌。

首先,美國人在冰島的駐軍基地所有權歸冰島政府。而美國大兵們在繳納了高額的租金之后,卻只獲得了使用權。

一旦美國人不繳納租金,冰島方面還可以對基地內的美軍實施限制措施。為此,雙方政府沒少鬧矛盾。

最后,美國人不得不同意了租金來抵扣冰島加入北約后的會費。也就是說,美國人拉冰島加入了北約,每個月還要替冰島政府繳納會費。

不僅如此,冰島政府還要求美國軍方必須在冰島國內優先采購軍隊訓練所需的物資,以示對冰島經濟發展的支持,否則,冰島就將退出北約。

另外,冰島人還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公然搞起了“種族歧視”,要求美國軍方不得在冰島的軍事基地里派遣黑人士兵駐扎在其中。

由于冰島的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美國人對于這些“蹬鼻子上臉”一般的要求也只能一概接受。

為了拉攏冰島,美國人可以說是付出了一番沉重的代價。但即便是這樣,冰島還是顯得與整個西方陣營格格不入,甚至還會與蘇聯保持公開層面的接觸。

在加入北約之后,冰島政府要求美國方面不得干涉冰島與蘇聯之間的正常貿易。在冰島人看來,美蘇爭霸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斗爭。自己只要待在其中賺錢就可以了。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聯軍”)

這種“有奶就是娘”的思想影響了冰島在整個冷戰期間的政治方向。冰島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與北約盟友展開對抗,鬧出一些舉世震驚的國際糾紛。

從1958年到1976年,冰島與英國之間爆發了長達20年的漁業沖突。冰島不斷要求擴大自己的專屬漁業區范圍,嚴重損害了英國人的利益。

雖然在這件事情上,英國人似乎更加占理。但是奈何冰島人摸準了美國人的痛處,利用他們的恐懼心理,不斷地給美國制造焦慮。

起初,冰島人發現向英國出口鱈魚是一樁一本萬利的生意。于是他們就徹底盯上了這塊“大蛋糕”。這自然也就跟英國自己的漁民產生了沖突。

鱈魚對于英國人而言,可謂是“國民級的食物”。而現在冰島人居然要公開與英國漁民搶生意,這讓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感到倍加憤怒,他們決定要好好地教訓一下這個不聽話的北歐小國。

于是,英國政府派出了50多艘戰艦,組成了聯合艦隊開展護漁行動。而冰島壓根就沒有海軍,只有警察性質的海岸警衛隊。這場沖突怎么看,冰島都已經輸定了。

但事后的結果證明了一個道理:力量的強弱不是決定勝敗的關鍵因素,善于利用條件和規則也能出奇制勝。

因為冰島人的海岸警衛隊是警察性質,不屬于正常的國防力量。所以他們可以在英國漁船的周圍不停地開槍。而英國的軍艦卻只能傻乎乎地停在原地。

因為根據“北約”的相關條例,任何一個成員國受到了武裝攻擊。那其他各個成員國都必須對受到攻擊的國家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軍事援助。

必要的時候,其他的北約成員國可以直接向該國爆發武裝沖突的區域派遣部隊,以應對隨時降臨的危險。

這條規則本來是美國人用來應對蘇聯人的,結果它卻被靈活地運用到了英國人的身上。冰島人干脆擺出了一副不怕死的架勢,開始不斷在英國漁船的周圍開槍騷擾。

英國的軍艦索性就圍成了一個方陣,為自家的漁民人為制造出了一片幾十公里的專屬漁區。

但事后的結果證明,英國人這樣的行為雖然有效地阻止了冰島方面的行動,但也是得不償失的。

光英國人出動的那50多艘軍艦所耗費的燃油數量就是一筆天文數字。這是前方的英國漁民撈多少鱈魚都無法彌補的損失。

所以,一場護漁行動下來,英國海軍反倒還賠進去了不少錢。他們最后不得不同意冰島方面將自己的領海范圍擴大到了50海里,并讓出了三個英國的傳統漁業區。

1974年,冰島人發現,50海里的專屬領海似乎也不能滿足他們對漁業的需求了。因為這項產業風險小、回報高且持續穩定。幾十年來,冰島人已經從中獲利頗豐。

所以,此時的冰島上下一致認為,應該進一步擴大冰島人的專屬漁區范圍。這一次,冰島方面直接獅子大開口,要求英國人讓出至少200海里的專屬漁區。

本來英國方面對于上一次事情就非常惱火了,結果,這次的冰島政府居然得寸進尺,想徹底奪走英國人的鱈魚產業。

面對這樣的情況,英國人也不與冰島方面談判了,直接派出了自家的軍艦開到了雙方的爭議區域。

事實證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英國雖然已經沒落了,但英國海軍在整個歐洲還是占有著巨大的優勢,冰島人的海岸警衛隊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

眼看著自己的利益就將被英國人“奪走”,當時的冰島政府心一橫,直接向蘇聯要求購買一批炮艇用于對英國海軍的作戰。

這下冰島人的舉動可算是把美國人給嚇壞了。時任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趕緊出面對英國和冰島之間的沖突進行調停。

最終,在美國人的不斷斡旋之下,英國被迫讓出了200海里的范圍以充當冰島的“領?!?。屬于英國漁民的“黃金時代”,也因此被徹底終結。

時至今日,向英國出口鱈魚都是冰島人獲利一項的主要產業。對于這樣一個僅僅只有30多萬人口的小國來說,對英國出口鱈魚就足以支持國家的運轉了。

但1991年歐洲的政治局勢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曾經在冷戰中依據著自身位置不斷要挾美英的冰島,突然之間就失去了價值。

在“冷戰”結束之后,冰島立刻就被美國人給拋棄了。因為這個地方人煙稀少,氣候相對而言又不太宜居。美國人實在沒有必要在這里維持一支龐大的駐軍力量。

面對世界政治局勢的風云變幻,冰島政府又該做出怎樣的決定呢?這個北歐小國是否會就此衰落下去呢?

與世隔絕的“世外小島”

2003年,美國人決定撤離在冰島部署的絕大多數軍事力量。那個由美國人為冰島無償提供援助的時代,也徹底結束了。

本來當初美國人拉著冰島加入“北約”是為了制約蘇聯的力量??涩F在蘇聯不在了,美國人對冰島的態度也就有些無所謂了。

面對這樣的頹勢,冰島人依舊像過去一樣,用退出北約來向美國人發起威脅,要求他們不要撤離駐扎在本地的美軍。

但這次美國人已經下定了撤軍的決心,無論冰島政府怎么耍潑耍賴美國人都不會改變他們的決定。

最終,所有的領導人在經歷了一番抗議之后,不得不接受了美軍撤離的現實。在美國人撤離之后,他們也必須為自己尋找一條新的發展出路。

21世紀初,冰島政府為了振興本國的經濟,提出要將冰島打造成為一個適合旅游的國家。這里不僅有難得一見的“極光”,還有一些頗具古典風格的建筑。

時至今日,冰島已經成為了全世界的熱門旅游國家。但如今冰島政府和人民對于這種變化卻顯得相當平靜。

由于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的機場實在太小,大多數的游客都只能在其他國家先行轉機,然后才能到冰島。

而且,冰島的物價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平。這對于高收入的冰島人來說,或許根本算不得什么。但對于由外地而來的游客,就不是很友好了。

曾經有一位旅游博主在冰島旅游的時候就吐槽過當地的物價:在冰島的市面上吃一碗米飯就要花上五歐元(約合50元人民幣)。

所以,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去冰島看極光,對于普通人而言只是一種奢望。冰島的旅游業也并沒有傳說中的那么發達。

今天的冰島更像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小島”。這里的人既不關心國際政治,也不用為生活而不斷奔走。

說到底,今天的冰島人更像是一群生活在幸福窩里的“咸魚”。這樣的生活方式也引來了其他各國的側目。

2013年冰島的一家公司推出了一個網站,所有的人都可以在談戀愛之前事先查詢一下對方的家譜,以免鬧出麻煩。

之所以冰島的社會當中會產生這樣的“奇聞異事”,一方面是他們的人口實在太少。從另一方面來說,也算是冰島人“自娛自樂”的一種精神。

(冰島民眾)

在這個年平均氣溫相對較低的國家里,本來就很少有什么事情能夠點燃人們心中的熱情。

如今出了這么一個“有趣的網站”,對于那些生活在冰島的人們來說也未嘗不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也許從始至終冰島人還是不愿意從那場“大國爭霸”的夢境中醒來。冷戰的結束,對世界而言是全球對抗的消解。但它對于冰島人來說卻是殘酷的。

(冰島的“足球隊員”)

雖然今天的冰島人依舊過著無憂無慮的“高收入生活”,但他們畢竟曾經體驗過更好地生活,自然也就難以接受如今的現狀。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冰島的發展歷程完全是由他自身的人口體量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的。這些條件放在全世界范圍內,恐怕都是獨一無二的。

雖然冰島人對于現狀多多少少會產生一些不滿的情緒。但這個國家在幾百年的歷史當中沒有經歷過真正的大起大落,卻被超級大國視為“重要盟友”,這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呢?

當我們看遍當今國際格局中的種種事件之后,總會發出一些令人深思的感慨和嗟嘆。每一個國家的命運固然是不同的,但在巨大的時代浪潮面前,沒有人能夠真的置身事外。

參考文獻:

冰島.美國.北約 姚春玲

鱈魚、馬島戰爭中的英國外交——簡論對中國的啟示 胡王云

冰島主權觀念:構建文化獨特性與優先經濟發展 陳安琪

“鱈魚戰爭”中英國的妥協政策分析 董越

基于大數據的冰島旅游業發展現狀探析 張鴻 吳健 何小雪

欧美97hd